2018年5月20日 星期日

LUG的極至二……..LOSA上路試車



    豐富的變形管,展現LOSA對車架的理解與創意,但是沒有實力,一切都是白搭!這幾年騎車已經進入另一個境界,除了打混摸魚之外,只剩偷懶擺爛!所以真能榨出車架多少實力,其實我自己也頂懷疑的!然而頭洗了一半,就得硬著頭皮搞定它!

    先說結論,LOSA真有兩把刷子,明明是老鋼管車架的形式,居然做出了新鋼管車的實力,更甚者、我認為路感更合我的胃口。

    起步極為敏銳,力量傳導效率極高,因為是用50mm框高的碳纖維輪,一用力回饋就來了,只可惜本車是用shimano系統,並沒有常用的32鋼絲鋁框輪組作為對照,否則感受應該更精準。

    不過這組輪子曾在SEROTTA用上幾次,還是可以做出一些比較,以回饋來說,這輪組的回饋比鋁框更直接;從加速來看,這輪組加速比鋁框慢了小半拍;而以維持速度而言,則容易了許多。而幾次試騎之後,輪組的感覺就是在SEROTTA上使用的感覺,代表了車架有足夠的能力,將輪組的特性展現出來。

    但是最值得玩味的是路感,這輛車展現出比新鋼管還Q彈一些,但是又比老鋼管略為硬調的路感,我常騎的SEROTTA路感也不錯,也不會死硬,可是整體來說,LOSA有表現出我喜歡的那種鮮活的感覺。不過我必須特別提出一個疑點,因為LOSA是有牙前叉,使用鵝頸龍頭,所以在前輪路感的傳遞,可能沒有無牙前叉那麼直接,或許會影響我對路感的判斷。

    最後這車還挑戰了我的既有的一些概念,我原本以為其他管子可以做粗,只要後上叉做得又細又扁,就可以吸收後輪震動,讓騎乘者更舒適,而不至於影響驅動效率。LOSA告訴我,我錯了!如前一篇所說,這車的後上叉可是又粗又變形,但是它所展現出的Q彈,卻勝過一些纖細後上叉的車架!也就是說,事情不是憨人想得那麼簡單!路感可不是單單那兩根後上叉就可以搞定的!

    好了、大致上的心得寫完了。我依舊以我的習慣,從下列幾方面來評分,不過再提醒一下,所有的試車都只供參考,千萬別當成圭臬,我常騎的車,常用的輪組,和各位的不見得相同,所以您和我的感覺必定有些不同:

第一、平路巡航:以時速三十公里為準,其實我大概達不到了,不過我想給9分以上,巡航相當穩定,中高頻率踩踏很容易維持,如果不講究速度,以最適合的配速與齒比,巡航會是一大享受。除此之外,這車架給了我ㄧ個久違了的感受,當維持穩定的轉速,那種踏板帶著你旋轉感覺,已經有很久沒有感覺到了。

第二、再加速:我必須說表現驚人,大腳踩踏力量傳導毫不遲疑,根本不像老鋼管車架,車架的剛性驚人,根本是新鋼管車架的表現,不過現在的我已經很難暴力衝刺,可信度或許該打個折,但是光憑他直逼新鋼管車的表現,當然值得9分。

第三、爬坡能力:貓空算是我騎車的後院,可是這兩年混得兇,有幾次混久了,連爬完貓空都覺得恍如隔世,然而以往都是以爬貓空當基準,這次當然不能免俗。緩坡表現已經很好了,但是陡坡似乎才是強項,車架剛性非常好,陡坡力量的傳輸非常敏銳。但是50mm的板輪在緩坡加速那小半拍的延遲,讓人有些生氣,就已經沒力了,還給我頓一下!至於擺車的表現則相當完美,如果再把速度提高一些,節奏好抓,擺動與控制都相當順暢,頗有征服上坡的快感,所以爬坡我會評定8.5分。

第四、下坡能力:下坡表現很好,對膽小的流浪客而言,根本就是殺雞用牛刀。入彎相當精準,車子好控制,出彎再加速也不拖泥帶水,如果硬要說和SEROTTA有何不同,那就是LOSA更靈活,但是卻不會神經質,符合義大利車的特性,如果身體素質提升一些,心臟大顆一點,應該會下得暢快淋漓!只是我已經很久沒有高速下坡的慾望,但是應該給9分。

第五、外形與塗裝:壓扁的的變形下管,在視覺上扣了點分, 不過有流浪客的喜歡纖細管材,就又把分數加了回來,塗裝的品質相當好,雖然比起PEGORETTIMASI還差了一些,但是已經打趴一堆大廠了,只可惜配色與花樣不對脾胃,勉強給個7.5分!




    龍頭使用ITM鈦合金龍頭,長度95mm,我認為用90mm會更好,不過就沒有鈦合金了!我一直認為這隻龍頭強度會略遜,不過結果告訴我,應該是ITM PRO260比較差一些。



把手帶是老BROOKS,握感有些硬,不過BROOKS那個軟木的握把塞,真的看不下去!只好狠下心換掉。



變速系統使用SHIMANOULTEGRA,因為這車還有試輪組的重責大任,所以用SHIMANO系統。公路車十速系統,我一律是用CAMPAGNOLO,但是那只是因為CAMPAGNOLO的把手漂亮了許多!其實我一向認為,以變速的精準度來說,SHIMANO的十速變速系統,其實是比CAMPAGNOLO的好。



坐管為SELCOF鈦合金製品,坐墊是沙發級的TRIMATIC2,其實我一直考慮要不要拿新坐墊與新坐管出來用,後來還是直接拆旅行車的來用,反正要出外旅行再拔回去就好。




前輪是拆SEROTTA的前輪,目的是要減少誤差,想騎SEROTTA時再裝回去便可。後輪是自編24根鋼絲50mm碳纖維板輪,原因很單純,只有這組是SHIMANO系統!


 

水壺架懶得再挖備品,湊合著用,不過這水壺架其實還不錯用的。

2018年5月19日 星期六

MASI 3V令人魂牽夢縈的鋼管車



    BIANCHICINELLICOLNAGODE ROSAGIOSPINARELLOTOMMASINI,這些義大利名車都是鋼管車迷的最愛,但是稱得上夢幻逸品的,也只是這些車廠中的某些車型,至於MASI雖然未能名列大廠之林,可是卻幾乎台台精品,車車夢幻。

    其實早期義大利也不是大車廠林立,反而是個人工作室林立,其中最有名的就屬FALIERO MASIUGO DE ROSA,這兩位頑固的車架師父,專門為選手打造專屬車架,與選手之間教學相長,累積無數經驗,成就自行車界無數傳奇。FALIERO MASI於千禧年去世,有子ALBERT繼承志業,一樣是個頑固的車架師父。UGO DE ROSA仍然健在,不過在時代的巨輪之下,DE ROSA已經蒙上些許商業的陰影。

    這輛3V是九年代初期的產品,依我預估不可能是FALIERO親手燒製,不過上面有簽名,代表仍然經過FALIERO首肯。車子設定與我相去不遠,經過試騎,不由得讚嘆,也許坐墊有功,感覺十分舒適,可是路感又非常清晰,照理而言兩者應該不易相容才對,可是這輛車上卻清楚地出現這種狀況。前叉更有趣,一般情況來說,鋼前叉應該非常硬朗,甚至一段時間後會造成手部不適,然而上下一趟貓空,一個多小時的試乘,覺得好像比碳纖維還舒服,真是奇也怪哉。難不成我心目中鋼管車架,配上碳纖維前叉的絕配錯了嗎?

    平路上他是令人讚賞不已的逸品,不過上了山路就吃了大虧,比起現代輕量化的車子,這車足足多了兩公斤,雖然踏板回饋反應直接,力量傳導也很好,但是上陡坡轉速就帶不太上,還好傳動佳,直接重踩幾下也硬上了,或許腳力好的車手更能享受他絕妙的路感,讓我這尾軟腳蝦來試,擺明的是暴殄天物。

下坡是鋼管車的強項,反應直接,過彎順暢,如剖瓜切豆,刀切豆腐,這是一定要的啦!

秀車囉!


來張全圖,似乎嗅得到一些貴族氣息。



3Vlug加大管徑,老MASI的神來之筆,使強度重量比更迷人。


CAMPAGNOLO的螃蟹夾,美則美矣,但是我覺得手感並不好。
 
前煞車也是螃蟹夾,不過擋住頭管標誌,美中不足。



FALIERO MASI的簽名。

 立管上的圖形,精緻而美麗。


 立管附近的裝飾。




前叉的肩章,相當細緻。


後煞車的固定座,還打上了MASI

2018年5月18日 星期五

真的混太久了……..現役公路車FONDRIEST FSL-U107



    剛搞到這車架時,父親出了意外,也因此一直沒想去裝起來騎。自從三年前走了一趟蘇花公路後,又再興起騎車四處混的念頭,前年終於動手把NEVI零件拆了,讓NEVI暫時休息,一部份就移植到FONDRIEST上。
    但是真的混太久了!雖然是今天放上部落格(2018.05.18),其實它也已經拆了一年多!
    MAURIZIO FONDRIEST1988年自行車世界冠軍,在那個時代,許多一流選手與車廠相互配合,由選手提供意見,車廠或老師傅負責改進,因此許多選手最後乾脆自己出來經營品牌,再找車廠或老師傅合作,FONDRIEST便是其中之ㄧ。但是如今進入碳纖維時代,選手與老師傅的合作關係也愈來愈淡了!
    大約十年前曾騎過FONDRIEST鋁合金公路車,依稀只記得傳動極佳,因此印象不錯,於是發現他也有鈦合金車,當然有興趣試一試!
    這是一個自行車師傅代工的產品,義大利人似乎不太在乎魚鱗焊正不正,不過這輛的焊功倒是一流,然而美觀之外,一輛車重要的是實力,當我騎上之後,深深體會到我真的老了、弱了、混太久了!
    我依舊以下列幾方面來評分,但別忘了,這是個壹年多沒練車的半百老頭所試的車,千萬別太認真,因為您是您、我是我,你要是水準與我一樣,上風櫃嘴就得花上個四、五十分鐘!
第一、平路巡航:沒上碼表時速多少不清楚,穩定性極佳,低速相當輕鬆。三十K以上高速(別笑),氣力不足,沒上卡鞋,撐不了幾K,做不得準!不過車架結實,高速巡航應當不弱,可是試車者試不出來,分數不能亂給,先給8分。
第二、再加速:表現驚人,大腳踩踏力量傳導毫不遲疑,但是一吋前叉穩定性略差,身上肌肉的協調性又不好,感覺車子反應過於靈敏,沒有辦法將力量完全控制在後輪上,所以大腳下去,車身的晃動過大。不過幾腳過後,一但速度上來,問題就迎刃而解了,表現算是可圈可點,值得9分。
第三、爬坡能力:剛組好時在萬芳社區試了三圈,緩坡表現很好,車架結實,陡坡的力量傳導也很棒。但是擺車的表現稍遜,原因可能很多,是最近太休閒、太常逛河濱呢?還是太久沒練車了?也或許是太常騎登山車,對TRAIL的感覺改變了。不過坐著爬坡這麼好,該給個8.5分。
第四、下坡能力:雖然整體性能還有些陌生,不過下坡表現不錯,但是沒上47之一試試,總覺得不過癮,不過現在的流浪客,已經挑逗不起下坡加速的慾望,操不操得出這車的真本領,我自己也懷疑,先給個8分吧!
第五、外形與塗裝:流浪客喜歡鋼管車與鈦車,也不是一天、兩天的事了,前三角都是大圓管,雖略嫌粗大,不過比例勻稱。上管小下斜,也在接受範圍內。後上叉與下叉都有彎曲處理,處理的品質與線條都十分優美,美中不足是下叉配上前三角,似乎略微纖細。精美的塗裝是FONDRIEST早期的一大特色,用色雖然黯淡了些,但真得很漂亮,我會給他9分!


我沒亂說吧,這魚鱗焊水準還不錯吧!



早期FONDRIEST車架的塗裝,一向是豪華又美麗的,只是近年來,似乎精美的塗裝已經失去魅力,車廠也不在在塗裝上費神!路上也幾乎看不到令人贊嘆的美車!塗裝雖然對騎乘沒有什麼貢獻,但是騎著美美的車,我總覺得心情也會比較好吧!


夠豪華又美麗吧!還附了一支同色圖裝的坐管,只可惜它是鋁合金的,沒用過!

五通結構較複雜,免不了就焊接得醜些,照片中可以發現下管和立管都頂粗的,後下叉還加焊了個橫桿補強,就我實際騎乘的感受,確實有用。

後三角四支管子都有變形,雖然我覺得線條很優美,可是塞後輪就辛苦了,不時還會磨到管子,因為是早年的設計,使用700×23C的輪胎,後三角的空間就已經很擁擠了,如果用700×25C的輪胎,那根本就是技術和耐心的考驗,也是我會讓它退役的一大原因。

LUG的極至……..LOSA



    LOSA在臺灣是一個超級陌生的名字,它是GIOVANNI LOSA自創的品牌,重點來了,這從沒聽過的名號,是哪冒出來的!事實上他一點也不是冒出來的,老鋼管車友一定聽過CINELLI,聽過它,就一定知道它的頂級車叫SUPER CORSA!玩CAMPAGNOLO精品的車友,一定知道ICSItalcicli Cycle Systems),知道ICS,就一定知道它出的車架名字叫MAGNI!好了,SUPER CORSAMAGNI都是足以傳世的頂級車架,而GIOVANNI LOSA是他們的製造者!一如DARIO PEGORETTI曾是PINARELLO頂級車架的製造者一樣。
    然而LOSA一直沒有像PEGORETTI那麼出名,我認為應該有以下原因。首先、PINARELLOBIANCHI早早就採用TIG焊接以降低車重,PEGORETTI自然對TIG焊接較有心得,而TIG確實較符合新時代金屬車的製法。第二、LOSA一直在幫其他車廠代工,尤其CINELLIMAGNI都是出了名的LUG美車,LOSALUG或許有一番難以割捨的情感吧!第三、小管徑的LUG比起TIG的大口徑管材,動力傳遞較差,不符合時代的流行。第四、受限於LUG,即使LOSA願意做訂製車,但是角度仍然受到部分限制。第五、在台灣有一段時間,曾有高手代理過PEGORETTI,所以知名度很高。最後、LOSA的塗裝相當有特色,可是沒啥美感!
    然而能製作足以傳世車架的LOSA,做車的功夫當然不是蓋的,好友大金剛有一輛LOSA,便是前三角TIG粗鋼管與後三角碳纖維的作品,因為太大台我沒試過,不過大金剛無論平路、山路,反正只要上路!隨便都把我電得不要不要的,想必不錯騎!完全不能說LOSA不會製作TIG車。然而打從知道LOSA這個品牌,大金剛的LOSA是我看過惟一一輛全TIG的車架,說LOSA鍾情於LUG車架絕不是我信口胡謅!
    老鋼管車以其Q彈的路感聞名,但是說到力量的傳導與效率,小腿或手臂粗的現代車架,自然就好了些!LOSA雖然鍾情於LUG車架,但是在騎乘效率上的追求上,他可沒有放棄,所以這輛車在管型上可是下足了功夫。其實一個車架,算嘛算就那八支管子,除了纖細的頭管(當然可以做大根些),這輛車把其他的七根管子通通都變形了!

    照片中對比的車架,是老婆退役的GRANDISGRANDIS是用DEDACCIAI知名的0號管,已經屬於OVER SIZE的管材,比起鋼管黃金時期的COLUMBUS SLSLX已經都粗上一號,不過基本上還是維持傳統設計,仍可以和這輛LOSA做個比較,讓大夥看看GIOVANNI LOSA先生,在車架變形上花費了多少心力!
     後下叉是鋼車架最常變形的管材,最早出名的是De Rosa的菱形下叉,之後各管材廠提供的下叉,幾乎都是橢圓變形,LOSA採用的也是橢圓形下叉,不過變形部分的延伸長度達到一半,而大多數的車架,變形部分只有三分之ㄧ,很明顯LOSA變形部分長了許多。

    前三角的下管,傳統上不太使用變形管,直到鋼管管材的後期,才開始出現在五通處,把截面做成與車架成九十度的橢圓。所以我一直以為如果下管要增加強度,應該是在五通處,把截面做成九十度橢圓,或是像BIANCHIEV2一樣略呈五角形,以及近年碳纖維車的方形截面。可是LOSA不是這麼做,從頭管開始,下管是和車架是平行壓扁(風阻?),到五通處再恢復成近乎圓形,這一部分最出乎我意料之外,因為印象中,下管平行壓扁對車架側向剛性是利空。

    前三角的上管,傳統上也是不太變形,LOSA上管的變形是符合大眾期望的方式,在頭管處做成九十度的橢圓截面,延伸至約莫四分之ㄧ處,再變回圓形連接立管。但沒有像COLUMBUSMAX管一樣,在立管處也做成九十度的橢圓截面,則是比較奇怪的事情。

    至於立管,印象中的老鋼管公路車是不變形的,會變形大多是計時車或場地車,因為使用特短的後下叉,為了容納後輪而彎曲成S型。然而LOSA在立管則大玩變身,從上管處開始,圓管只延伸了約四分之ㄧ的長度,然後變形成九十度的橢圓,一直連接到五通,記憶中會這樣搞立管的金屬車,好像只有LITESPEED


    然而最勁爆的變形,則是出現在後上叉!傳統的鋼車架一樣不會在後上叉做文章,最多便是如英國HETCHINS做成個大弧形,但是幾乎不曾出現在義大利的競賽車上!然而LOSA卻使用較粗的管材,並且在約二分之ㄧ的位置開始向上變形,而且是獨一無二,截面做成九十度的水滴型!


    LOSA大搞變形正義,當然不是為了鬥爭奪權,而且要拿到變形管材,可不是隨隨便便的,首先、管材廠技術水準得夠高,每一次變型就是一次風險,變完形後,還得熱處理才能消除應力。其次、你還得夠力,否則管材廠根本懶得理你!量不大,不夠力,誰管你有多大的理想與抱負!
    就好像去年為女王訂製465一樣,當然感激雲豹,只讓我多花一萬多元,就願意開新生產線另做訂製車。然而我希望後上叉能九十度的橢圓變形,我希望後下叉用圓管與焊點能儘量外移,這些額外的希望或期待,就根本沒人理了!
    LOSA多搞了這麼多功夫,雖然充分表達出他追求完美的熱情,以及展現他在義大利車界的地位,但是一切的作為,最後還是要上路來映證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