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7年6月25日 星期日

沉重的美……CAMPAGNOLO TI REAR HUB 8SP

看見這箱子,老屁股們就知道是啥碗糕了。我會沉醉在CAMPAGNOLO C-RECORD魅惑人心的美,要負很大的責任。C-RECORD柔美的線條、完美的光澤,在在散發出勾魂懾魄的魔力,沒自制力的流浪客,最容易被迷得神魂顛倒。這顆花鼓可算是C-RECORD的末代產品,仍然保持C-RECORD無以倫比的魅力,因此、雖然用不太上,流浪客還是敗給他了,當然、要用也是可以的啦!!


不能免俗,開箱了!先來張照片,打開來只看到一堆紙。其實歐美產品大多有此特徵,往往一大堆保證卡、使用手冊之類的物品,令人不知自己在買什麼。但是如果要使用,還是得仔細瞧瞧,以免使用錯誤,有所閃失。



 看到了!維持了我對CAMPAGNOLO風格的一貫映象,不過畢竟是90年初期的產品,沉甸甸的,拿去一秤,居然325公克,比起EXTRALITE159公克,這傢伙足足有兩倍,還外加了好幾公克利息!



內容物搬出來,花鼓和快拆大夥兒熟得很,不用流浪客多囉唆,最上面那怪傢伙,是拆飛輪座時,用來壓住棘輪的工具。不過曾拆過棘輪的車友都知道,有沒有那傢伙根本不重要。



 左側特寫,90年的設計仍然維持SUPER RECORD的基礎,雖然老掉牙,不過他的基礎理念可是百年不墜,現在高檔花鼓大多改用密封培林,但是大多數廠牌的基本結構還是和他一樣,沒啥變化。


右側特寫,CAMPAGNOLO的溝比SHIMANO深了許多,好處是可以分散一些飛輪的力量,缺點是中間的培林沒法子再大一些。這是八速的系統,與九速不互通,但是不知道可不可以換
個九速的棘輪座。



鈦軸的特寫,鈦軸並不會比鋁軸輕,不過比鋁軸穩定和強悍了許多,兩相比較下,我比較喜歡鈦軸,這組鈦軸最吸引我的就是這幾個字,太可愛了!!

 


加油孔蓋特寫,這是CAMPAGNOLO一級花鼓的特色,小保養不需要拆花鼓,只要從加油孔,把低黏度的潤滑油脂灌進去,把舊油擠出來了就搞定了。




C-RECORD最吸引我的一點,就是鋁合金拋得亮晶晶的技術,流浪客拿相機的怪手清晰可見,真叫人不喜歡也難啊!!







2017年6月18日 星期日

變速器的里程碑……DURA ACE 7400系列



    SHIMANO公司於1985年推出編號為7400的新款DURA ACE,取代之前的DURA ACE AX系列,AX系列的低風阻設計,雖然成功的製造話題,但是不佳的性能,使得它迅速進入收藏品的行列,並且給予競爭對手喘息的機會。然而7400的出現,不僅讓SHIMANO一雪前恥,7400絕佳的性能,還成功統一了後變速的基本設計。
    7400後變速器,同時採用SIMPLEX雙轉點彈簧設計,以及SUNTOUR前一年才到期的傾斜式平行四邊形專利,前者利於減少後變速器跳動,後者則能維持chain gap衡定。加上SHIMANO率先將電腦模擬作動引進自行車界,同時修改鏈條與飛輪齒型,讓定位式變速達到真正的實用程度,最終使7400成為當時最佳的變速器。7400掀起的狂濤巨浪,使得眾競爭者要不就是爭相模仿(如:SACHS),要不就是出現許多奇特設計(如:CAMPAGNOLO)。



 7400的前變速器,雖然比不上同期C-RECORD的精美,不過也是一流的水準,拿來和之後的77007800比較,我個人還比較喜歡7400的前變速器。




SHIMANO發揮日本人超強的模仿能力,並嘔心瀝血研究,動用最新科技模擬,所誕生的就是這顆後變速器。事實證明SHIMANO的苦心沒有白費,這顆後變讓SHIMANO除了原有的價錢優勢之外,還讓許多CAMPY FANS不得不承認,SHIMANO真的追到CAMPAGNOLO了。
 






後變速器導輪用上了密封培林,同時代日本的SUNTOUR後變速器也一樣,至於同期的CAMPAGNOLO也用上了散珠培林,目的當然是希望導輪更滑順。至於效果如何?我想是小有幫助吧!但可能因為重量的關係,90年代後期大都取消了。不過近年陶瓷培林的普及,培林重量的缺陷不再那麼顯著,導輪使用培林的設計,似乎又復活了!!


重點是,錢又得花更多!!




2017年5月22日 星期一

對我友善的座墊………SAN MARCO REGAL+E




       車友們大都知道,咱們選座墊不稀奇、不重要,了不起的是座墊也選人。讓好座墊選上,使您上天堂,選了個糟座墊,即使開房間、住套房,也搞不出啥名堂!許多老屁股還說,遇到一張好座墊,別懷疑、錢掏了多買幾張!小弟屬於不信邪的那一種,因此也累積了一堆座墊!當然上過天堂,也搞不出過名堂。
       SAN MARCOREGAL算是我遇過的座墊中,屬一屬二的舒適,我騎車至今兩次雙北,便是鋼管車加上REGAL,讓我順順利利,堪稱無傷無痛度過。
        REGAL造型精典,功能完美,使得它成為歷史上最成功的坐墊!單以SAN MARCO公司來說,REGAL這一個型號,就是一大家族了,從不足千元的大眾版,到用上蛇皮的奢華版,一應俱全!直到今日,仍有座墊公司仿製REGAL的造型!自行車歷史上、大概只有SELLE ITALIAFLITE能夠與之匹敵!
        但是超級的重量,使得它先天上吃了大虧,即使新版REGALE,雖然重量大幅減少,但兩百多克的重量,比起現代的輕量化坐墊,仍然是相形見絀!
  









     首先介紹舊版的REGAL,雖然已經是鈦弓了,但是重量依舊破300,不過他是少見的MARIO CIPOLLINI紀念版,值得收藏。CIPOLLINI是義大利才華洋溢的衝刺型車手,受歡迎的程度不亞於MARCO PANTANI,至今賽場上活躍的CIPOLLINI戰馬,便是他公司的產品。
        早年1997年(?)之前,CIPOLLINI就是用REGAL座墊,然後依序用過SELLE ITALIAFIZIK,而SAN MARCOSELLE ITALIA兩家公司,都拿他獅子王的稱號做過文章,出過紀念款,這便是SAN MARCO REGAL的獅子王紀念版。
 
       

  






     第二張是近年SAN MARCO公司的REGAL改良版,稱為REGALE,座墊覆皮使用人造產品,耐用度差,填充材料減少,座弓改用碳纖維,使得重量大幅減少。舒適度略降,但是仍然是十分良好的坐墊,這張也陪了我ㄧ趟雙北。

2017年5月21日 星期日

成也EV2、敗也EV2……BIANCHI MEGA PRO XL 1998 TEAM塗裝

    「明知山有虎、偏往虎山行。」,剛好形容我現在的心情。不過身為崇拜MARCO PANTANI的小粉絲,冒一點小險,拗一台來試試也不為過。

 










       BIANCHI EV2 MEGA PRO XL,在鋁合金車架設計中,堪稱一大突破,超大而大量變形的下管,與方形截面的鍊支叉,爲車架提供了迷人的強度重量比。再加上98年環義和環法個人冠軍、99年幾乎到手的環義個人冠軍(藥檢被取消!)、千禧年環義個人與車隊冠軍,顯赫的戰績,讓它不成經典也難。

        取得了無比的成就,BIANCHI當然拼了命地撈錢,於是短短兩年間,到處都是BIANCHI的紀念車或TEAM版圖裝,而且為了大小通吃,除了都聲稱是EV2 MEGA PRO XL概念外,材質囊括鋁、鋼、鈦,當時最常見的三大材料,一樣不缺,其中鋁合金還有7000版與SC61.10版,堪稱洋洋灑灑的TEAM版軍團。

    不過好景不常、亢龍有悔,BIANCHI錢是撈了不少,而身為第一家大搞變形秀的廠商,或許因為技術不成熟,開始傳出車架被騎裂了,好不容易建立起的名聲,隨著案例增加,也逐漸江河日下。然而到底是毀了多少車架,是否真的那麼不堪,也沒人真的追究,紀念車和TEAM版圖裝,不僅不再是票房靈藥,反而有點成了毒藥。

    但事實上、BIANCHI真的承受了壓力,於是換了管材商(由D牌換成C牌),再在車架內填充發泡材質,後來損壞的案例似乎真的減少了,不過BIANCHI的鋁車已經和不耐操畫上了等號,再加上糟糕的客訴服務,即便後來相繼推出EV3 EV4,信用破產了就是破產了!之後、BIANCHI再也不以鋁合金車為主打,而一度復興的百年老廠,又回歸沉寂的歲月!

    相對的、被換掉的DEDACCIAI,雖然爆了許多管子,不過變因太多,倒不一定真的是管子比COLUMBUS差,可能是管子太硬不易變形,可能是BIANCHI要求太薄,也可能是最終熱處理不良。在隨後的幾年,DEDACCIAI的市佔率並不會比COLUMBUS低,市場也証明了,它的管子並不差。反倒是為了一雪前恥,致力於變形管開發,推出諸多液壓成型管材,雖然時不我予,被淹沒於碳纖維洪流之中,但是仍然讓人眼睛一亮。

    內行的車友大概已經發現了!雖然是標準的TEAM版圖裝,但車架卻不太正常!










2017年1月19日 星期四

車架幾何概說之二




慢慢把一些舊文章重新PO出來…………

    前頭提出一些個人翻譯,看來大家都勉強接受,這次想就影響車架操控最大的因素,做一些初步的說明。逮到機會借了個空車架,裝上了叉碗、前叉、龍頭和把手,剛好可以拿來用。不過先容我介紹一下。

SOMEC是義大利中小型的廠,以精緻的塗裝和細膩的小細節著稱,不過沒有贊助車隊,名氣與人氣都差一大截,這是90年初的車架,精緻的圖裝已經被廉價的貼紙取代。
 前叉SOMEC字樣做得非常工整,還好保留了小細節的優點,管材是我喜歡的GENIUS,用料還蠻補的。

好了該上菜了
※傾斜角(lean angle)與轉向角(steering angle
    自行車屬於單軸交通工具,所以必須依靠慣性和轉向來維持平衡,騎乘時必須讓重心落在軸線上,一但重心離開軸線,車手必須藉著轉向或移動中心,來避免摔車。而當車速愈快,向前的慣性與動量愈大時,會減少車子的左右晃動,所以在一般情況下,車速愈快車子會愈穩定。
    因為自行車沒有側面的支撐,施加的力量都用在維持速度和平衡上,所以在轉彎時,車輛必須和鉛垂線有一定的傾斜角,才能產生足夠的向心力,如果轉彎時,只是單純的轉動把手,而沒有正確的傾斜角,直行的動量就會將騎士向前拋出。

※軸輪差(trail
    在車架幾何中,影響轉向最重要的因素是前輪的軸輪差(TRAIL),使用大賣場的購物車時,注意下方的萬向輪,當推動車子時,萬向輪會迅速轉到轉軸的後方,轉向時,輪子也是迅速轉動,直到輪子在正後方,而轉軸指向行進方向,當轉軸在前輪前方時,輪子就能穩定前進。
表面上,自行車的前輪似乎相反,不過參考下圖就可以發現,輪軸仍然是在轉軸後方。因此、推著車子前進時,車子能自然維持穩定前進,但是一但向後拉,因為軸輪差變成負值,前輪立刻會不穩定地晃動。如果反轉前輪,這時前差彎曲度變成負值,軸輪差更大,推車子前進會更穩定。 







 左圖前叉彎度較小,右圖前叉彎度較大,可以發現彎度較小軸輪差較大。

 

左圖頭管角較小,右圖頭管角較大,可以發現頭管角較小軸輪差也較大。



    要增加前輪軸輪差,如上圖所示,可以用下列方法處理:增加前輪半徑、減少前叉彎曲度或減少頭管角。而要了解改變軸輪差產生的效果,最簡便的方法是改變頭管角度。首先、將前輪墊高,可減少頭管角,墊高後、稍微傾斜車架,你會發現輪子會轉向傾斜的方向,並且產生相對應的轉向角。相反地、可以墊高後輪,減少頭管角,你就會發現,車身同樣的傾斜角,前輪轉向的角度變小了。一旦軸輪差變成負值,傾斜車架時,輪子會轉到相反的方向,這時候車手就準備摔車了。

 
 







實際用改變頭管角的方式試一試,左圖墊後輪,使頭管角較大,右圖墊前輪,使頭管角較小。可以比較向右傾角八十度時,龍頭自動轉向的角度大小。

後輪墊很多,頭管角超大,軸輪差變成負值,同樣向右傾角八十度,龍頭轉到相反的方向。

     常說的車子比較穩定,是指直線前進時,前輪比較安定,不會碰到小坑洞,車子就左搖右晃。因為當前輪壓到障礙物時,前輪會瞬間轉向,同時也帶動車架傾斜,由上文可知,當前輪轉動的角度固定,軸輪差(TRAIL)愈小的車子,所需求的傾斜角就愈大。換言之、車子就愈不穩定。然而、愈穩定的車子,愈能讓直行車的車子保持直立,但過彎卻愈不靈活。
    一般公路競賽車,需要較靈活的操控與反應,尤其當選手起身衝刺時,會將車子迅速左右擺動,如果軸輪差太大,當車子稍微左右擺動,前輪也會跟著左右擺動,於是產生不穩定的現象。當進入場地賽,對車子的靈活性與操控性的要求更高,穩定不是最重要的因子,相對地,軸輪差會更小一些。
※其他:
當自行車過彎時,車架傾斜、龍頭轉向,車子是以後輪為支點偏移,當輪距愈長,車子的轉向角度愈小。換句話說、輪距愈小的車子,轉彎會愈快,同理、如果要過相同的彎,軸距愈長的車子,就會愈困難。


車架幾何概說





慢慢把一些舊文章重新PO出來…………

名詞解釋:
這些是我個人的翻譯,如有正式的稱呼煩請指教,以免流浪客誤人子弟。) 

前叉彎曲度(rakeoffset):前輪軸心(藍線)與前叉轉軸延伸線(紅線)的垂直距離(綠線長)
軸輪差(trail):水平線上,前輪接地處與前叉轉軸延伸線的距離(紅線長),在此以行進方向為準,接地處在後為正值,接地處在前為負值。


頭管角(head angle):轉軸線和水平線的夾角(藍線夾角)
輪半徑(wheel radius):輪子軸心到地面的長度(紅線長)
 傾斜角(lean angle):車身左右傾斜時,車身與鉛垂線之間的夾角。

轉向角(steering angle):前輪與車身縱軸之間的夾角。

     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 要操控一輛自行車,不知道車架幾何也不會有問題,不過、先了解車架幾何會有相當大幫助。車架幾何的問題,包含了前叉、車架尺寸與車架角度,感覺上雖然複雜,不過簡單的說明就能有初步概念,讓一般人更能夠掌握過彎或下坡的技巧。並且在選擇裝備時,能不受廣告與銷售人員的誤導,做出更正確的判斷。
影響騎乘的因素當然不只車架幾何,舉凡車架和零配件的材質、管形、輪組和輪胎,甚至胎壓稍微改變,就會產生極大的差異,不過這裡只討論部份車架幾何的問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