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8年10月22日 星期一

LITESPEED T1SL的第一印象




        LITESPEED T1SL是好車啊!就算不好,最起碼也是好貴的車啊!一等一的鈦合金車廠的頂級力作!能不好、能不貴嗎?
       身為LITESPEED最新的頂級車,T1SL當然有現代車的特徵。首先、T1SL使用一吋半錐形前叉,可以大量增加頭管焊接的面積,增加車架前方的強度與穩定性。其次、五通用BB30BB30直徑遠比傳統義牙或英牙大了許多,焊接面積也大了很多,使用的金屬管材可以更粗大,可以提高五通剛性。
        除了頭管與BB,來看看管材吧,雖然不是甚麼精準的數據,但是大致上可以看出這輛車設計的理念,而其後的試乘,就可以應證LITESPEED設計的功力,以及工廠實踐的能耐了。
註:下列數字都是直徑,若管材有變形,則會以XYmm表示,X是上到下
    徑,Y表示左到右徑。如上列的鏈叉後1826.5mm就表示該鏈叉在後   端是上下打扁的變形。比較基準是我的SEROTTA OTTORTT的數據(內為LITESPEED T1SL數據),在這我只列出差異較大的部分來比較:
頭管直徑38mm48mm
上管前33mm5045mm    上管後30mm
球棒前64mm    26 mm
下管前35mm45.5mm      下管後40mm4151mm
立管上32mm   立管下34mm
上叉上30 mm   上叉下1715mm
鏈叉前23mm2024.5mm    鏈叉後14mm1826.5mm

        頭管直徑足足大了10 mm,不負責的我拿有牙龍頭的鋼管車來做對比,有牙的頭管大概只有32mm而已!我從一吋有牙的鋼管車,改到了一又八分之一吋的車架,直徑大概只增加5mm,穩定性就有長足的進步,這會兒一下子再加大了10 mm,穩定性與剛性應該會進步得誇張了!
 
    唯一的6/4TI上管,聽說價值不斐!前段大了1712mm!後段的差異不大,讓T1SL看起來像在上管綁了根球棒!其實在ARCHON時代,為了加強車架前段的剛性,ARCHON上管前段就做得相當大,當時還是用一又八分之一的頭管,所以ARCHON上管硬是包覆住一部份頭管,我認為這樣的作法,在上管的裁切與焊接,都會增加不少難度與成本!如今頭管變得更大,頭管焊接面積又增加了不少,為了再增加車架前端的強度, LITESPEED理所當然把上管再加大!反正裁切與焊接容易多了,何樂而不為呢!


 
    下管前段大了10 mm,後段差異約5mm,這是因為SEROTTA前三角都是錐形管,T1SL超過45mm的超胖下管,以及在五通的飛碟狀變形,當然是為了剛性,再加上變形的35mm立管,以及BB30的五通,應當能提供五通足夠的剛性,讓壯漢也能盡情地踩踏加速。



   













       T1SL鏈叉的管材,前後的大小基本上是差不多,只是接近後輪時壓得更扁。雖然車廠強調是ASYMMETRIC CHAINSTAY,但就我測量的結果來看,其實左右鏈叉外型應該是相同的,或許是因為內部的抽管不同,才會說是不對稱設計。以我粗淺的知識判斷,橫向打扁的鏈叉與後上叉,在驅動時,有助於抵抗橫向的變形,提高傳動效率。然而面對不平的路面,較扁的截面應該還可以吸收不舒服的震動。
    總結以上關於管形的討論,誇張而巨大的前三角,自然是為了剛性而生,超大的頭管與上管前端,是用來補強車架前端。BB30的五通,加上焊接處變形處理的下管與立管,則是要再加強五通的強度。後三角四根管材都橫向打扁,要對抗驅動時橫向的力量,還要扮演吸收路面震動的角色。
    LITESPEED很明顯要把T1SL設計成剛柔並濟的車架,能嗎?從管材的設計來說應該是可以,但是我認為要面對幾個困難點,第一、前三角恐怖的大管材,是否真能如預期般吸收不舒服的震動。第二、打扁的後三角能否抵抗高瓦數驅動造成的形變,保住前三角苦心經營的強度。這些我想唯有上路才能見分曉了!


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